台灣曾是個接近均富的社會,如今變成「富者愈者、貧者愈貧」,窮人之多,甚至還要中國富商來台救濟,曾以經濟奇蹟自豪的台灣,竟然也有這一天,實在令人唏噓。或許,貧富差距擴大是全球化的結果,但馬政府政策偏向財團及富人,難道不是貧富差距惡化的幫兇?馬政府上台後,台灣一度出現史上最嚴重的經濟衰退,不僅失業率屢創新高,未加計政府移轉收支的貧富差距也飆升至八.二二%,改寫歷史紀錄;去年國內經濟終於「跌深反彈」,預估經濟成長率可望破十%,為近二十一年來新高。不過,台灣經濟成長果實並非全民共享,即使政府大量雇用臨時工,失業率仍處於高檔,且實質薪資不如十二年前,三百六十萬上班族月收入不到三萬元,工作貧窮(Working poor)已成為新的社會問題。窮忙族的現象,凸顯貧富差距惡化的問題,經濟數據再亮麗,民眾感受不到也是枉然。最近政府丟出公務員加薪議題,希望帶動企業加薪,但主計處調查,不到一成企業會因公務員加薪而跟進調薪,顯然政府又開錯藥方了。事實上,工作貧窮的問題,導因於產業外移,國內企業紛紛採取「三角貿易」(台灣接單、海外生產)模式,雖然對GDP有所貢獻,卻無助於促進就業及改善薪資,結果經濟成長只有大企業受惠,勞工還是苦哈哈,還要面對房價炒高、物價上漲等問題。令人遺憾的是,馬政府嘴上說改善貧富差距,實際上卻反其道而行,減稅是企業及富人受益最多,等到政府財政惡化,卻從百姓身上拔毛,健保、勞保、國保等紛紛喊漲,油價、瓦斯費等也是漲多跌少,勞工薪資倒退嚕,開銷卻愈來愈大,難怪窮人愈來愈多。
自由時報 記者鄭琪芳
0 意見:
張貼留言